日本单日新冠死亡首超300人 重症病例明显增多
日本的老年人福利设施接连发生集体感染,容易重症化的、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和老年人感染增加,有可能影响了重症患者人数的变化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如何让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愿景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实践?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2022年,职业教育的两大任务是“提高质量”与“提升形象”: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家长选择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上学选职业学校、技能提升找职业学校”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职业本科”是职教发展“提质”重点
“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教育部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陈子季说,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外部需求和内部需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既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也是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教育部2019年批准的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该校党委书记吴学敏在会上介绍说:“首批专科起点入学的两年制本科学生将于今年6月毕业,学校年前组织本科生专场招聘会,企业提供的岗位平均年薪超过9万元。目前已有一半以上学生落实就业岗位,人均收到企业录用通知两个以上。”
“今年,教育部将重点抓3件事。”陈子季说,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指导意见,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体制,引导学校在内涵上下功夫,提升办学质量;二是科学设置,完善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职业本科教育;三是打造示范标杆,以部省合建方式“小切口”“大支持”,遴选建设约10所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打造标杆、提振信心、改变形象、蹚出路子。
“职教高考”将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
让快乐学习生活不再成为“奢侈品”
孙维国新学期,新气象,新愿景。为了迎接孩子们“回归”,各地许多学校都精心设计了“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们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开启新一轮的学习和生活。“开学第一课”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快乐开学,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做到快乐学习,学校就必须把学生学习负担真正减下来。只有把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他们才能够轻装上阵,快乐学习。
自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省份已对“职教高考”进行试点。但随着近年来高考人数屡创新高,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关心,“职教高考”能否缓解普通高考的压力?
“教育部将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使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陈子季说。
陈子季介绍,教育部将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今年将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重点加强考试制度和标准建设,确保考试严谨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坚持中考后“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针对近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考后“普职分流”问题,陈子季表示,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要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并提升中职办学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陈子季说。
“下一步,教育部一要提升中职办学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二要畅通升学渠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三要优化办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按照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陈子季说。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
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无须过度忧虑
【光明时评】春节假期结束,就业相关的话题再获关注。日前,有媒体援引国家统计局消息称,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3倍。其中引人注意之处在于,灵活就业已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选择。